全国服务热线:
栏目分类
最新资讯
137-0733-2463
今年3月,“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.0版”打造完成,其中的深化多图联审、推行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等专项改革,成为我省“智慧住建”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。
传统建筑领域,通过深入开展“智慧住建”,推动全行业全链条各环节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改造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介绍,“智慧住建云”日均访问量已超过20万次,所有用户一次登录,一网办理;全省工改系统已有6万余个工程建设项目“一网通办”,改革成效走在全国前列。
打破“信息孤岛”,行业数据“上云”
地下管网如同城市的“血管”。过去“重地上轻地下”,污水管道、燃气管线、通信光缆等“底数”不清。
我省2016年启动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建设,创造性地采取了“省住建厅配发标准版本软件、县市区在此基础上自行定制开发”模式,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、数据割裂的“信息孤岛”局面,引发全行业思考。
“信息化建设倘若‘各自为政’‘处处冒烟’,不仅有悖于基本规律,还会造成大量浪费。”2018年初召开的全省住建工作会议,旗帜鲜明提出“智慧住建”建设。
省住建厅负责人表示,省里搭建好平台,市州(县市)的信息化数据才能为全省所用。反过来,市州(县市)的信息化、数字化能力越强,省里的数据越多,大数据支撑行政决策的能力才能越强。
《“智慧住建”发展规划(2018—2020年)》应时出台,要求全省一盘棋,一把尺子量到底。
——省里,主抓制定基础政策文件、基础数据标准和打造基础关键平台。
——市州(县市)层面,根据省里要求抓好智慧建筑、智慧城建、智慧住房、智慧城管、智慧政务五大板块。
行业数据“上云”,全省形成对内一个工作门户(智慧住建平台)、对外一个服务窗口(智慧住建云)的格局。
以“智慧住建云”为例,拥有对外注册省内企业1.8万家、外省入湘企业7700多家,个人用户约173万,累计办件26.38万件;归集各类行业数据约7108万条,整理形成了55项信息资源目录、18个统计分析检索专题。
工程项目数字化,应用场景可视化
工程建设项目审批,一度被称为“万里长征图”,也是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难点堵点所在。
改革力破“审批之难”。跨部门、跨行业、全省共用共享的工改审批系统搭建起来,涉及从立项到竣工验收(包括公共设施接入服务)等17个行业。工程申报办理时限有了统一监管,定期公布“红黄牌”和排名清单,实现“线下无审批”“线上全监管”。
以“四库”为核心(即企业数据库、注册人员数据库、工程项目数据库、诚信信息数据库)的全省工程项目动态监管平台建立起来,28个业务审批和管理子系统,将设计、招投标、施工许可、现场施工、竣工验收等纳入全流程无纸化办理。
如施工许可环节,通过抓取其他系统中填报的表单信息、附件材料,无需人工填报,并将生成后的申报信息自动推送到相应监管部门。监管部门在线审核后,最终生成带有唯一标识的二维码电子证照。
“智慧工地”着眼建筑施工现场安全,打通建筑领域信息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走进长沙市雨花区住建局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办公室,电子大屏幕上,滚动直播着辖区内建设工地和搅拌站的现场动态。这套智能的“云监工”设施,不光用“电子眼”看,还可“闻”、可“听”、可“感受”。
数据“快跑路”,城市更智慧
数据“快跑路”,群众少跑腿。如今,依托省住建厅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二级建造师、建筑师、结构师、安管人员等个人资格审批,已全部实现“零见面审批、零纸张办证、零跑腿服务”,平均办件时长提速35%。疫情防控期间,更是发挥了“零接触、不打烊”优势。
大数据支撑之下,“智慧城市”的图景愈发清晰。
小区之内,不少地方依托“多规合一”平台,已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项接入政务网,群众在家即可在线提交审核材料,并下载运用审批结果。省住建厅还开发物业管理平台,对物业服务合同、物业承接查验等业务信息备案,并建立房屋使用档案。
“天元大桥南北两侧沿线,有泥浆污染路面。”去年12月的一天下午,“株洲城管”公众服务平台收到市民王先生发来的消息。1分钟后,株洲市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将问题转批给处置部门,要求临时调派车辆清洗路段。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各地加速推进市县数字城管建设,普及网格化管理,目前,市州城市已实现“全覆盖”,县级城市扩大到65个。
省住建厅负责人表示,今年将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和省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,建立住建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,汇集形成“全省住建一张图”,实现对所有家底“一图总揽”,从单纯做信息化向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、推动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变。